7.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每天对公共区域、办公区域、卫生间进行消毒,对接触较多的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按钮、扶梯扶手等进行不定时擦拭消毒。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入口处设置疫情防控体温检测点,配备红外体温探测仪,安排3名安保人员检查健康码、维持秩序,提醒办事群众不聚集、不扎堆,确保有效间隔距离。
请正确佩戴口罩。每天定时,通过新风系统让大厅内空气进行流通。类似上述的对话,各窗口工作人员每天要耐心地重复几十遍、上百遍。为进一步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网上办电话办预约办等审批服务方式,为办事群众提供非接触式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两不误。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群众多、办事窗口多,我们牢牢把住入门关,按照一测二看三登记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储备口罩、消毒液、防护服、一次性手套等防控物资,努力创建稳定有序的办事环境,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市政务服务中心疫情防控不松懈为民服务不缺位 图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测量体温。同时下放综合服务、卫生健康、民生保障、市场准入等领域60项审批服务事项、34项公共服务事项审批权限,市民可以在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名人园以历史名人为主题、时间为轴线、空间为依托,串联展示定州各时期名人。
家住上东国际的支英爱高兴地说。搭建木地板、设置木质儿童互动设施近日,在107国道与中兴东路交口的口袋公园刚刚竣工,公园紧邻阳光尚都和上东国际两个居民区,占地约8933平方米,植被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木地板充分考虑了儿童活动的安全性。这段时间,家住丰源帝景小区的居民王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带着三岁的女儿到小区门口的小公园打卡。为提升城市品质,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我市以创建、提质、增绿、保护为主线,将口袋公园理念融入其中,将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甚至是零散簇成的很多块空间,打造成一个小型植物空间或是一块小场地,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每逢过年过节,公司还积极走访慰问各村贫困老人,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李金活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充分发挥公司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助力贫困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吴开勋的带领下,合作社还千方百计拉长黑小麦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成立了邵麦香面业,引进了国内先进磨面设备及挂面流水合作台,建成了石磨面粉加工厂和挂面生产烘干一条龙综合加工厂,并注册邵麦香商标,研发制作了黑小麦石磨面粉、挂面、黑小麦仁儿等产品,为全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履行扶贫脱贫社会责任中,公司注重贫困户思想观念转变,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吴开勋,东留春乡北邵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活,河北金宏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讯(记者张玉凤)近日,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奖获奖建议对象名单公示,我市吴开勋、李金活名列其中。2016年11月,吴开勋牵头成立了北邵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整合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吸引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强化质量监管。建设质量追溯和监管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辣椒、韭菜、蒜黄等特色蔬菜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过程可追溯。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特色)科长刘淑芹表示,到2022年,我市将建立完善的定州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追溯体系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2年,我市辣椒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以上,在大鹿庄乡、留早镇和号头庄乡将分别形成5个千亩以上精品种植基地,建成2个生产、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初加工中心。
充分利用农博会、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等传统推介和抖音、电商直播平台等现代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展开宣传,开设专卖店、连锁店等,扩大我市蔬菜市场知名度。建成省级蒜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蒜黄产业强镇,蒜黄棚室2000个。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辣椒、韭菜、蒜黄实现100%可追溯,韭菜实现周年均衡供应。近年来,我市以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为支撑,以全产业链建设为目标,重点打造辛辣蔬菜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大鹿庄乡伯堡村、帅村、大鹿庄村为中心,辐射留早镇、号头庄乡、东亭镇等地的高端精品辣椒种植基地,做大做强了定州椒品牌。届时,我市将建成省级韭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全市与周边县市标准化韭菜生产20万亩。记者聂资滨。公司负责人许国强说。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组织开展标准园示范创建活动,打造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促进蔬菜向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品种形象发展。
支持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初加工、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提高产品档次。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写在国家特色蔬菜一县一业工作成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之际 一座座高高低低的火焰山,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红地毯在大鹿庄乡伯堡村河北康乐美辣椒制品有限公司院内,一派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辣椒加工生产景象。
成立特色蔬菜协会和组织团体,着手申请定州蒜黄定州椒等相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为进一步加快一县一业示范区建设,我市将特色蔬菜一县一业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发改、国土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目标考核机制,各乡镇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高效落实的工作格局。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改善现有蔬菜经营业态。加快蔬菜产业集聚发展,继续壮大产业龙头,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建成省级辣椒精品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及周边县市辣椒标准化种植10万亩。我们公司生产的辣椒调味料为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国内多家餐饮企业所钟爱,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市优质、高产的辣椒货源。
推进三品一标质量认证,依托我市食品产业强县建设机遇,做好绿色无公害蔬菜认证工作。强化标准引领。
针对专家工作站、韭菜大而精基地、蒜黄小而特精品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建设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打造我市特色蔬菜提供保障。强化品牌打造。
到那时,我市的优势特色蔬菜产品种植技术与产品质量将达到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在京津市场上占有相当市场份额。加快特色蔬菜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探索形成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指标体系。
积极发展培育规模蔬菜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一批三产融合、经营多样、社会服务支撑的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倡导实行农户土地入股、返租倒包、转包、出租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转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完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9%以上。
强化主体培育。充分分析我市毗邻雄安京津等高端市场优势,全面加强品牌蔬菜包装使用管理,打造安全、优质、生态的蔬菜品类品牌和食品区域品牌整体形象。
实施蔬菜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引导菜农科学合理用肥用药,带动种子、化肥等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个农业理念为指引,立足我市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产品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对辣椒、韭菜、大蒜、蒜黄、生姜、洋葱的栽培品种进行引进与改良,并通过在栽培、土肥、植保、机械、加工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将我市一县一业示范区打造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产品高端、品牌高端的北方地区最大的特色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区与高端精品特色蔬菜供应基地。
挖掘韭菜、蒜黄、辣椒等特菜文化底蕴,讲好品牌故事本报讯(记者赵青锋)我市第三季度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